近段時間,廣東省通過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系統,識別多例因疑似食用即食熟肉制品、自制腌制食品引起的肉毒中毒病例,嚴重者甚至住進了ICU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簡稱“廣東疾控”)提醒廣大市民:網購、自制熟肉制品和發酵食品要慎重,一旦出現肉毒中毒相關癥狀,應立即就醫治療,并保存好可疑剩余食物!
ICU驚魂記!毒力比砒霜強1萬倍!
日前,廣州某醫院急診科ICU收治了兩位病情危重的母子二人,均因不明原因先后出現頭暈、四肢乏力、聲嘶、吞咽困難等癥狀,后通過血液等標本初篩為肉毒中毒。在持續給予肉毒抗毒素、呼吸機輔助通氣等綜合治療下,母子二人這才終于康復出院。
廣東疾控介紹,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毒素引起一種嚴重的中毒反應,可由攝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。具體來說,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,有時還有丁酸梭菌和巴氏梭菌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,其毒力比砒霜強1萬倍,分為A、B、Cα、Cβ、D、E、F、G共8個型別,其中, A、B、E、F四個型別可引起人類中毒。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經末梢,抑制乙酰膽堿的釋放,導致肌肉麻痹和神經功能障礙。
肉毒中毒的臨床表現多以運動神經麻痹的癥狀為主,潛伏期多在12~48h。早期癥狀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。繼而出現頭痛、頭暈、乏力、走路不穩。之后再逐漸發展為視力模糊、眼瞼下垂、瞳孔散大等神經麻痹癥狀。重癥患者逐漸發展為語言不清、吞咽困難、聲音嘶啞,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通過采用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療,患者多可恢復,一般沒有后遺癥。如食用可疑食物后,一旦出現上述相關癥狀,應立即就醫治療,并保存好剩余食物。
家庭自制發酵食品和肉制品要慎重!
廣東疾控介紹,在我國既往出現的肉毒中毒案例中,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以家庭自制的植物性發酵食品(臭豆腐、豆瓣醬、面醬、豆干等)、臘肉、熟肉制品等為主。
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,特別是土壤中,在缺氧、水分較多且溫度適宜(20~30℃)時可形成抵抗力強的芽孢并產毒。不適當的家庭自制發酵食品,罐裝、真空等密封保存的食品可以為芽孢生長和產毒提供合適的條件,當人們進食這些食物時,就可能引起肉毒中毒。
如果需要自制植物性發酵食品、臘肉、熟肉等高危食品,需注意以下2個方面:
確保原輔料的清潔,除去泥土和雜質;家庭自制發酵食品的原料應徹底蒸煮,加熱至少100℃、10~20min,可破壞各型肉毒毒素;加工后的食品應迅速冷卻并低溫儲存,避免再污染以及在較高溫度和缺氧條件下存放,以防止毒素產生。
謹慎網購、注意儲存條件以及徹底加熱
除了要提防不適當的家庭自制食品引發的中毒,廣東疾控還建議廣大市民,應做到不購買、不食用來歷不明或小作坊生產的熟肉制品、發酵類食品,特別是需要冷藏保存的即食熟肉制品,一定要確保運輸和貯存過程的溫度控制。
其次,還需注意,在旅游、出差時,從當地門店、市場等購買的散裝熟肉制品,不要遠途常溫快遞或攜帶,應在冷藏條件下儲存和運輸,并盡快食用,避免肉毒芽孢在缺氧和溫暖條件下產生毒素。
再次,食用前對可疑食物徹底加熱是破壞肉毒毒素的可靠措施。這是因為肉毒毒素不耐熱,通常100℃加熱10分鐘就可將其破壞,徹底加熱可有效預防肉毒中毒。
家長須知!謹防嬰幼兒中毒
嬰幼兒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,肉毒芽孢會在嬰幼兒腸道中發芽、繁殖、產毒,發生感染性肉毒中毒。含有芽孢的食品可能是那些未經過嚴格加熱的食品,最常見的就是蜂蜜、糖漿。
因此,廣東疾控建議:12個月以內的嬰兒不要食用蜂蜜食品,尤其是野生蜂蜜。
文 | 記者 劉欣宇 通訊員 粵疾控圖|視覺中國
來源 | 羊城晚報?羊城派
責編 | 李可欣
校對 | 桂晴